二战中,兵力是日军一倍的英军,为何在马来亚战役中溃败?
二战中,兵力是日军一倍的英军,为何在马来亚战役中溃败?,
我是萨沙,我来回答。
溃败原因有以下几点:
第一,日军掌握制海权。
看看马来西亚的地图就知道,除了北面和泰国接壤以外(泰国在战役期间加入轴心国),其余三面都是大海。
所以,对于马来战役来说,掌握制海权至关重要。
但英国海军在马来西亚并没有什么实力,仓促赶来的威尔士亲王号及却敌号被日本海军航空队轰炸机在彭亨、关丹外海击沉。
至此,英国防御马来西亚的海军力量崩溃。
由此,日军从任意一点进攻,让马来西亚英军防不胜防,极为不利。
第二,日军掌握制空权。
日军有500多架战机,英军只有158架。
除了数量的劣势以外,质量也相差很大。
英军在这里战斗机主要是水牛F2A战斗机。这种战斗机在速度、机动性和爬升率上都比不上日本的零式战斗机。
双方飞行员如果水平差不多,水牛战斗机基本就是被虐的。
飞虎队在缅北作战期间,陈纳德挑选一名优秀飞行员和英军驾驶员进行了比试。
英军的水牛战斗机,竟然被陈纳德飞虎队性能平平的P-40B围着转圈。
如果实战,水牛早就被击落好几回了。
所以,战役开始没多久,英军空中力量就完了,日军完全掌握制空权,可以肆无忌惮的轰炸。
第三,日军陆战掌握战斗力绝对优势。
表面上马来战役的英军有88600名官兵,辖31个步兵营、7个野战炮兵团和1个山炮团(176门山野榴炮)、2个反坦克炮团(84门反坦克炮)。后来还得到了7个步兵营、1个反坦克炮团和其他一些支援,总兵力达到13万以上。
但是,日军可以使用兵力也高达10万人。
而且,这10万人的战斗力很强,除了配属200多辆坦克以外,还有3个甲种师团:近卫师团、第5师团、第18师团。
其中第5师团、第18师团已经在中国转战多年,战斗经验极为丰富,战斗力强悍。
相反,英军所谓的13万人,其实都是殖民地军队,军官是英国人,士兵基本都是马来人、印度人等等。
这些殖民地士兵一般不愿意为英国人拼命,他们本来就是雇佣军性质,所以根本靠不住。战争中,很多马来士兵发现战况不利,就丢弃武器,脱掉军服逃回家了。
第四,日军擅长这种作战。
马来半岛地形复杂,很多丛林和山地地形,道路都是小路,不利于大军团行军,也不利于长距离行军。
然而,这是对英美军队而言,他们的卡车和马车不能离开公路。
相反,日军在中国作战多年,而中国的南方和西部地形比马来西亚还要恶劣。
日军早就适应这种地形作战,直接改为马匹背负辎重核和武器,只要人能走的,辎重都能走。
所以,日军往往从英军认为无法通过的地方突破,长距离行军切断英军退路,导致后者全军崩溃。
这种战术在中国战场司空见惯,英军却极为不适应。
总之,英军根本不是日军对手。
[db:内容]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