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经》第三拾七章如何解释,告诉我们什么启示?
《道德经》第三拾七章如何解释,告诉我们什么启示?,
《道德经》第三拾六章主要讲的是以柔弱克刚强之道。这一章老子还是采用阴阳论法来彰显自然之道在事物中的妙玄机。
原文:将欲歙之,必固张之;将欲弱之,必固强之;将欲废之,必固兴之;将欲取之,必固与之。是谓明,柔弱胜刚强。鱼不可脱于渊,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
解释:太极拳大家熟悉吧,以柔克刚,四两拨千斤,甚是了得。想要收敛它,必先扩张它;(吸气呼气)想要削弱它,必先加强它;(运气)想要废弃它,必先抬举它;(气至丹田)想要夺取它,必先给予它。(借力打力)这就叫做妙显明,柔弱战胜刚强。鱼不可以离开水,会干枯而死,国家的利器不可以向人炫耀,更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。
启示:刚强与柔弱,一个是阳,居于明处。一个是阴,躲于暗处。如果说刚强是一种拼搏,那么柔弱则是一种韬略。刚强是一种胆量,柔弱更是一种进取。刚强是一种心理战术,只求在阵势上压制和心理上恐吓对手,以求得对手的臣服或退出,是战术上的策略与手段。而有智者的柔弱,更显现的是一种谋略,以障眼法明责保身,蒙蔽对手以求进取的一种策略与手段。
当然,弱肉强食丛林法则,无对错,重结果。和谐社会人间律,讲对错,定规则,违规就是错。柔弱与刚强全凭自己选择。
(感谢阅读!我是诗蓦1,原创回答首发头条平台,欢迎您来关注与评论!)
[db:内容]?
责任编辑: